(文/李光懿)人物简介:王紫涵,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2013级林学专业毕业生,现支教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河头中学,为期两年。现任初一139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以及初一年级四个班信息技术老师。
“如果重来一次,我也不会动摇,孩子对我的喜欢让我舍不得这份工作。每次看到孩子的一点点改变,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也是我的价值所在。”说这句话时,王紫涵面带微笑,语气中充满坚定。
结缘“美丽中国”
时间退回到2017年月,和所有毕业生一样,王紫涵也在忙着在各种宣讲会、招聘会里递简历、参加面试。与“美丽中国”的相遇是一个巧合,她在就业办主管做企业宣讲会接待时,去听了刚好就在隔壁的“美丽中国”宣讲会,由此心动,却也不是当机立断的,父母的阻拦让她动摇、犹豫……经过深思熟虑,她最终放弃了已经做好的就业规划,全身心投入到面试中,因为她的坚持,父母也选择尊重她的决定。“趁着年轻,做点20岁做着80岁想起来都会笑的事儿,是很有意义的。”她笑着说。
初遇支教,涩中有乐
偏远的山区,布满灰尘而陈旧、简陋的房间,咯吱作响的床板……与自己的预期相比,原始落后的条件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落差。但谈到对艰苦环境的适应期时,王紫涵反而显得轻松,她表示,自己出身于农村家庭,适应力挺强,把房间收拾收拾,过一阵就好了。她说,“生活上艰苦的条件其实很好克服,最难的是刚开始一段时间,不太明白怎么去上好一堂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她不断地去听课、学习,虚心请教别人,找出自己的不足,虽然身心很疲惫,但她仍然一直坚持,这份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使得自己在一点一点不断进步。当支教老师这两个学期,王紫涵深有感触,“做这份工作时,不会在意名利,知道自己只有两年时间陪伴他们,就一心一意地想把每一天都做好。”她还强调,学生是支撑她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他们心思很纯粹,当做了一些事使学生有改变时,她便会感到幸福。在她身上,让人真切感受到了何为志愿者精神。
与学生的点滴
初中生正是不够成熟、调皮捣蛋的阶段,面对学生不想上课时的起哄、半夜悄悄溜出去捉青蛙等的行为,王老师有愤怒、有操心,也有刚开始遇到时的手足无措,但她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耐心地去化解学生间的矛盾,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她收起自己的锐气,只带给他们最悉心的照料和最温暖的双手。
班里有一个男孩,初识时的他性格内向,有些冷漠,不爱主动与班上的同学相处但学习挺认真,王老师和班上同学推选他为课代表,他也很不配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王老师决定从批改周记开始改变他。一开始的周记他只会从别处摘抄一些句子以应付,王老师写下评语:“希望你下次可以写一些关于自己的事。”几周后果然收到了效果,虽然他只写了一件很小的事,但王老师依然很惊喜,再写下评语说:“很高兴看到你写下自己的事情,让我知道了你是什么样的。”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喜爱使他感受到被爱的感觉,渐渐地他向老师敞开了心扉,遇到的困难、快乐都愿意给王老师分享,偶尔还会和老师开玩笑,在班里也变得活泼好动,还在一次数学考试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他的改变让王老师感到既惊讶又开心,很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对学生的教育,王紫涵悟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她说,当孩子不听话做错事的时候,如果只是单一地处罚他们,他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惩罚便公平了,不会真正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要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出发,这样做对他自己有什么影响,他才会去认真地思考。王紫涵回忆说,有一名成绩不太好、家庭条件也不好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在违反纪律被扣分,每扣一分扣两块钱的规定下,他已经被扣高达十分,王老师找他谈话,为他分析后果,他开始感到内疚,并承诺上课会认真听讲,自此之后,他也在慢慢地改变自己。王紫涵补充到:“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我去关注他们,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就可以帮助更多的孩子。” 心中存爱,平凡却伟大。
谈到支教过程中的收获,王紫涵说:“支教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但是当你用心对待,努力去解决一个个问题,会有想不到的成就感与幸福感。类比到工作也是一样,每一份工作都没有那么轻松和简单,但就是在一次次努力中自己才会成长。”她还强调,支教的经历使得她的教学能力、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等都得到了提升,教育别人,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采访最后,王紫涵作为华农的校友,还对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寄语:“学弟学妹们,基层需要我们这样的有热情、有动力的年轻人。虽然我们拯救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一个一个的人。能对他人做出一点点贡献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当然,每一份工作都不是那么容易,基层工作更不是,更需要我们踏实认真,这也是我们华农人的精神,“勤读立耕,立己达人”。当我们用心去对待时,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希望你们能够选对方向,沉下心,踏实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害怕,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