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耕读路上】华农学子前往黄村实践调研:让“三农”之花盛放于皖南千年古村
时间:2018-09-02

(文字记者 张丽平 摄影记者  田腾翔 审核人 隋雨715日,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动科动医学院赴安徽省黄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走进黄村,感知‘三农’”为主题前往著名的千年古村--安徽省休宁县黄村,开展为期9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参观当地企业和茶园、走访当地村民、查阅资料等活动了解当代农业发展的新态势,并提出针对黄村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传承悠久历史 建设文化新村

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村落”之一的黄村,原名黄川,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黄村至今保留着古朴的民风民俗,是一个徽州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古村落,文风昌盛,素有“进士村”之美誉。村落主要以孙姓和黄姓聚族而居,明清两代经济文化尤为发达,素有“金黄村、银古筑”之称。

团队实践期间,针对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村民带领下参观了黄村小学。发现村民文化程度普遍在高中水平以下,受教育程度不高。黄村小学基础设施欠缺,教室简陋,没有多媒体等条件。据村民介绍,黄村小学已关闭数年,本村适龄儿童在距当地十公里之外的村落上学,由父母早晚接送。目前,黄村小学正在修缮中。

“由于黄村较为偏远,老师缺乏,学生数目少,只能和别的村子合并在一起授课”村长说,“最近几年政府也开展了很多文化活动,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也起到了一定的文化教育意义,我们也正在努力把黄村建设成一个文化新村”。


深耕经济农业 打造品牌效应


从黄村门牌坊坐车到广场一段路,两边都是一片片的茶园。当地村民介绍,茶是当地唯一的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毛峰和草青等品种。团队成员在村民借宿时了解到一个细节,他们每天凌晨12点结伴出发,上山采茶,早上6点左右下山回家休息。“我们晚上没有什么事睡得早,凌晨天蒙蒙亮就可以采茶,到早上大太阳出来,气温升高我们刚好下山”,婆婆说到。

团队成员去茶厂参观了解到,当地村民采茶直接售卖,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对茶叶加工也只停留在粗加工水平,所以价格很低,除去管理等成本费用,落到村民手中的收入很少。每户家中都有菜园,但只是用来满足自己生活,很少拿去售卖。茶叶便成了当地唯一的经济作物。

黄村致力打造文化旅游福地品牌,修缮了和抢救了一些文物古迹。特别是得到了中美“荫馀堂”徽文化研究院的鼎力支持和全力打造后,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中宪第、进士第、外学堂等进行了维修保护,使黄村再现当年进士第的风采,吸引了海内外的极大关注。并且美国到现在还完整地保存着一座200年历史的中国徽派建筑,叫“荫余堂”,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建置在海外的古徽州建筑,就是从黄村完整的搬过去的建筑。




改革发展调结构 乡村展望新振兴

“限制我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村里没有企业,和大部分村一样,是一个‘空巢’,不过要发展企业,生态保护又是一个大问题。”村长告诉团队成员,现在黄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和多加机构合作,有长期项目,也已经建成农家乐、篝火晚会、儿童夏令营体验项目等多种形式。

地域优势变成品牌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变成黄村发展的优势。黄村也正在设计属于自己的品牌logo。黄村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尽快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尽快完成结构调整,尤为重要,要能留住人,养活人,富裕人。在如今国家大力支持“三农”的大背景下,加上纯朴人民的辛勤劳作与奋斗,黄村定会越来越好!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此次活动于我们实践团队而言,是将“辛勤劳作”精神和乡村气息融入我们的血液的契机,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三农”;于社会而言,是旧的产业结构和新兴市场相互转变的历程,是文化历史和民俗民风发扬传承的历程。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才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坚强,我们同样有理由坚信,投身于社会实践历史进程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