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聚历史文化名城,找寻城改焕新生——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学子赴福州开展城市更新调研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3-08-27

8月23日至26日,beat365 手机版官方网站 “城改调研”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赴福建省福州市,对晋安区桂香街道的城市更新已建成项目开展成果考察活动。通过对项目所在地进行实地调研,以访谈的方式,向城改项目实践地社区居民了解城市更新活动为城市生活带来的现实影响,并完成相关的城市更新数据采集与民众意见收集等信息入库,从后期场地使用与维护的角度,为历史文化名城中的老旧城区更新改造提供经验参考。

福州市名列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城市历史悠久,但也存在着大面积老旧片区。身处其中时,能够发现在这些片区内生活的居民对于环境改善有着极大程度的迫切需求。基于上述现状,实践团队成员利用风景园林专业所学知识,从“街道景观”、“社区空间使用功能”、“道路卫生状况与便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主要方面对实践场地进行调研分析。

传统元素与现代社会相谐,文脉与日常的有机融合

桂香街片区,位于福州东门外,历史悠久,地名出自于昔日街上的一座古词——文昌祠。经改造后的桂香街街道两侧均为居住小区,沿街设有商户与早市区。与其他车水马龙的市政道路相比,桂香街更像是一条充满了烟火气息的“巷子”。街道两侧列植香樟树,在树冠碧绿浓荫之下是来来往往的生活人群。

桂香街片区范围内整体运用传统中式元素,以改造过往不佳的景观风貌,提升街区形象。项目改造团队通过结合建筑立面改造、空中缆线下地、拆除违章搭建围墙、修复和规整人行道、整治行车路面、建设局部景观节点等方式,打造出老福州氛围浓厚、又富有地方文化底蕴的特色街巷。其中景观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建筑立面装饰,以及街旁的亭廊景观构筑物加设,能够在视觉上最直观展现老福州的传统街道形象。

图为团队实践成员采访街道居民(通讯员 黄婧婷摄)

丰富社区空间功能,满足多样化人群使用需求

改造后的桂香街,不仅整治了住宅区的居住环境,还充分利用了以往街头巷尾的闲置空间,将其重新设计建设,改造成为人人可共享的街头花园。一套石凳桌椅、一口古井、一棵参天古榕等等,都是桂香街道居民们的游憩“驻扎地”。在这里,人们邀三两好友畅谈,或暂驻观看道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小小的街道景观改造,既充分利用了公共空间,又提升了场地的人气,让整个桂香街道常常充满“人情味”。

今天的桂香街虽短短数百米,却开着整个街区数量最多的福州特色餐饮店。不同于其他城改项目将街道两侧建筑底层统一回收,再规划使用方式,桂香街道保留了原有沿街建筑一层商户的经营内容和模式,将街区商业的经营权交给原有商户,仅对商铺进行招牌统一设计,此举充分考虑了当地商户的经营需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留住桂香街传承已久的街巷记忆,让在外漂泊归来的游子依旧能够找到家的味道。

图为位于街角的社区口袋公园(通讯员 黄婧婷摄)

持续开展便民建设活动,为居民生活保驾护航

因桂香街两侧行道树多为榕树、香樟树,福州夏季多台风,易造成树枝掉落,在团队成员调研的过程当中,时常会遇到林业巡护人员以及道路清洁人员定时维护路面安全和卫生,为周边居住小区内的居民们家门口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在每天上午的早市结束之后,也会有负责人员及时引导车辆交通,维护通行秩序。

因建设年代不同,桂香街道路两侧的建筑新旧程度不一,相对应的新不同小区的基础设施配置新旧程度不同。在城市更新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完成更新的内容,不仅仅是街道景观、建筑外立面的质量提升,更重要的是诸如电网、供水系统、通信设施的适时更新升级。只有将多方面的更新及时推进,才能够让一个城市更新项目真正做到“设计为人”,为因时光沉积而黯淡的老城片区重焕生机与活力,让一座城市的当代人文景观显得更加立体。

图为林业巡护志愿者正在工作(通讯员 黄婧婷摄)

图为团队实践成员采访供水管道更新人员(通讯员 黄婧婷摄)

图为团队实践成员正在整理场地调研资料(通讯员 王洁摄)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回访已完成项目的方式,将场地现状考察与使用者访谈两种调研方法相结合,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风景园林专业持续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内涵,团队成员黄婧婷谈到,评价一个项目的是否真正完成,还应通过建成后回访的方式,在持续跟进的过程当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的专业实践夯实基础,知行合一,实现学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文字:黄婧婷

图片:黄婧婷 王洁

审核肖晗